<智慧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>


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,然而,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


前些天,在一個名為《財富人生》的電視訪談節目中,


嘉賓是一位當今頗具知名度的青年企業家。


     當節目漸近尾聲時,按照慣例,主持人提出了最後一個問題


 請問:你認為事業成功的最關鍵品質是什麼?


     沉思片刻之後,他並沒有直接回答, 而是平靜地敘述了這樣一段故事:


十二年前,有一個小伙子剛畢業就去了法國,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留學生活。


漸漸地,他發現當地的車站幾乎都是開放式的,不設檢票口,也沒有檢票員﹔


甚至連隨機性的抽查都非常少。憑著自己的聰明勁,他精確地估算了這樣一個概率──逃票而被查到的比例大約僅為萬分之三。


     他為自己的這個發現而沾沾自喜,從此之後,他便經常逃票上車。


他還找到了一個寬慰自己的理由:自己還是窮學生嘛,能省一點是一點。


四年過去了,名牌大學的金字招牌和優秀的學業成績讓他充滿自信,


他開始頻頻地進入巴黎一些跨國公司的大門,躊躇滿志地推銷自己。


然而,結局卻是他始料不及的,這些公司都是先對他熱情有加,


然而數日之後,卻又都是婉言相拒。真的是莫名其妙!!


最後,他寫了一封措辭懇切的電子郵件,


發送給了其中一家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經理,煩請他告知不予錄用的理由。


當天晚上,他就收到了對方的回覆──


      陳 先生,我們十分賞識您的才華,但我們調閱了您的信用記錄後,


非常遺憾地發現,您有三次乘車逃票記載。我們認為此事至少証明了兩點:


1.你不尊重規則。


2.您不值得信任。


    鑑于能上能下原因,敝公司不敢冒昧地錄用您,請見諒。


 直到此時,他才如夢方醒、懊悔難當。


    然而,真正讓他產生一語驚心之感的,卻還是對方在回信中最後摘錄的一句話:


「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,然而,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」(但丁)。


    第二天,他就啟程回國了。


    故事講完了,電視中出現一片沉寂。


    主持人困惑地問:這能說明你的成功之道嗎?


“「能!因為故事中的年輕人就是曾經的我!」”他坦誠而高聲地說:


「我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,只是因為我一起將昨天的‘絆腳石’當成今天的‘墊腳石’而已。」


    現場頓時掌聲如潮。


 人生總是復雜,道理卻相對簡單﹔更多的時候,一句話一輩子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顏大夫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